“我们这儿的地里不仅‘藏’了千斤粮,还有万元钱呢!”每年三月中下旬到四月初,成都温江区永宁街道的田间地头都会飘散着浓浓的蒜香,在与收蒜薹的商贩讨价还价间,种蒜大户赵建对今年的收成和价格都显得十分满意。
农民在蒜稻轮作田里采收蒜薹。沈伯韩 摄(无人机照片)
村民对收成满意,还要归功于一种在这一地区流传了三百多年的耕作方式。“蒜稻轮作,稻是辅助,蒜是增收的主角。”温江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都进勇介绍,在成都西部的温江区和郫都区,盛产温江红七星大蒜,在长期劳动中,这里的农民总结形成了蒜稻轮作方式。
“一季水稻一季大蒜的轮作方式,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有利于农户增收,还可以达到病虫害防治和土壤肥力平衡的目的。”温江区永宁街道八角社区党委书记李衡介绍。
目前,温江红七星大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5万亩左右,不仅品质优良,更重要的是作为种蒜,远销云南、辽宁、河北、青海、新疆等地。
李衡说,每年每亩地不仅要产1200斤蒜头和850斤蒜薹,还有600公斤大米,综合下来每亩收入可达1.2万元到1.5万元。
“我们这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蒜薹一晚上冒一寸。”赵建还担任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3月下旬以来进入蒜薹收获的季节,各地商贩聚集在村头巷尾,想要第一时间买到新鲜蒜薹,采摘蒜薹成了村里最重要的工作。
工作人员驾驶喷杆喷雾机管理蒜稻轮作农田。 沈伯韩 摄(无人机照片)
蒜薹是蒜的花茎和总苞,为了采摘蒜薹,蒜农们通常会按地块大小多人站成一排,用特制的采薹工具将蒜叶剖开,再抽出蒜薹。“这一步需要我们根据蒜薹成熟程度,在适当部位折断,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这也是蒜稻轮作中唯一没有实现机械化的步骤。”
赵建告诉记者,如今当地在蒜稻种植中使用了无人机、旋耕机、播种机等数十种农业机械,下一步,当地还将与高校院所合作,探索机械化采摘蒜薹的方式。
紧邻永宁街道的郫都区德源街道东林村也迎来了新一季蒜薹丰收,“今年全村蒜薹销售额达到了1.5亿元。”东林村党委书记王德一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蒜稻轮作每亩“千斤米万元钱”的基础上,“新农人”们又开始向每亩的第二个“万元”发起挑战。坐落在东林村的成都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中,科研工作者们每年都会对数千个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试验,而蒜稻轮作的方式也被他们所使用。
“除了水稻科研,我们还在研究推广稻鱼立体生态循环种养,在保证水稻增收的前提下,养殖鲈鱼、黑鱼、虾等水产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副主任刘金涛说,“这种养殖方式为稻田提供生物肥,又可以控制水产品的上市周期,每亩综合产值上万元,与蒜稻轮作结合,帮助农民实现种稻致富。”
版权所有 © AG真人国际官方网站西部公司
技术支持:优河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