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2021-10-26 11:08:02
阅读:65
袖珍蔬菜是如何种植的?鲜食番茄、黄瓜是怎么提升口感的?这些改变都与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蔬菜专家曹华有关。67岁的曹华,退休后任北京市12316三农热线首席蔬菜栽培专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高品质蔬菜的新技术研发和适宜品种的选择中,提升蔬菜产品的口感、风味以及安全度,影响着诸多北京市民的饭桌。
“迷你”型的蔬菜、水果这两年在市场上逐渐走红。而曹华老师,正是新型迷你蔬菜诞生的推手,正是源于他坚持多年的研究、试验,才形成了成熟的种植技术,使这些好吃、方便的蔬菜能够种植成功并逐年增加种植面积。
曹华想做“迷你”蔬菜的念头,源于2005年看到的一个电视节目。一位心内科专家讲述了一个病例——一位老人抱着两棵10斤重的大白菜上楼,结果引发了心脏病。这个病例,让曹华深受触动,“多年以来,大白菜株型偏大,购买和搬运的时候都不方便。如果大白菜净重降低了,老人搬运起来也就不那么费力了。”
曹华马上投入精力试种小棵的白菜。让他下定决心投入新产品研究的不仅仅是一时的触动,还来自于他多年的观察——从生产环节来说,大白菜生长期偏长,每年立秋前后播种,正是高温多雨季节,不仅不利于播种,还容易感染病毒、霜霉等病害;从市民需求环节来说,白菜棵太大了,一顿吃不完,剩下的不仅水分流失,营养也流失了,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对食材的质量和口感会更加关注。
从开始试验到第一批“迷你”白菜试种成功,曹华试验了几十次,其难点就在种植密度、种植时间和水肥管理上。以前,每亩普通大白菜的种植密度在2000多棵,“迷你”的种植密度在多少才合适呢?太密了,植株开展度不够,长不好;太稀了,产量过低,单颗也易长大,重量没降下去,市民还是不方便。经过了多次试验,曹华才摸索到了相对理想的密度,每亩“迷你”白菜的密度应该是7500棵左右,“按照这个密度种植,每棵白菜的重量可以控制在两斤上下,亩产量与普通白菜品种相近,而播种期却推迟半个多月。”
别小看这半个多月,“迷你”白菜可以在8月下旬播种。这个时间段恰恰到了处暑,避开了高温多雨的天气,整地和播种都相对轻松,更能避开了高温季节病害的危害,减少农药施用,提高了白菜的质量。“普通大白菜的菜叶比较脆,迷你大白菜的菜叶更柔嫩,还是黄心的,开锅烂。”
曹华试种成功后,积极向种植户传授了这种“迷你”白菜的种植技术,北京郊区每年种植5000多亩。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迷你”白菜在地头的售价比普通大白菜高50%到80%,种植的菜农每亩能增收2000多元。还有很多菜农吸引市民来地里采摘“迷你”白菜,又多了一条生财之道。
“迷你”白菜的上市,也给市民带来了好处。不仅给市民增加了购买选择,购买和搬运也都方便了。“我去超市做过统计,普通大白菜的售价是每斤0.8元左右,‘迷你’白菜能卖到1.6元到1.8元。每包三棵的娃娃菜以前能卖到10元,现在也就6 元左右了。”这让曹华特别开心,“我们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市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除黄瓜之外,番茄也是广受欢迎的鲜食蔬菜。但由于各种原因,番茄的口味大不如前。“好吃的西红柿肯定要有籽、汁水足,咱们小时候吃西红柿,不都得拿手接着点,就怕汁溅到身上。可是这样的西红柿不好保存,经销商就愿意选那种汁水少、不怕压的品种,农户在种植的时候,慢慢也不授粉了,西红柿里的籽就越来越少。曹华指导许多园区种植成功的“苹果青”、“京番308”等鲜食番茄,采用了调节适宜生长环境、施用生物有机肥、轮作倒茬和熊蜂授粉等措施,减少了病害感染和病毒危害,在保留老北京蔬菜原来风味的同时,也提升了品质。
此后,他又和同事们试验成功了日光温室观光蔬菜树栽培技术,这项技术在201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曹华是它的第一发明人。通过对日光温室改变走道位置、加开出口门、改变地面坡度等技术,满足番茄等蔬菜树生长的条件,而造价却比智能温室低了很多,比人还高的番茄树让观赏的人感觉特别新鲜,一棵番茄树可以结果5000到10000个。如果种在智能温室里,每棵树平均的成本为10500元,在我们日光温室里,成本就降到了每棵962元左右。”
虽然穿着、言语都很朴实,但曹华却一直走在农业的时尚潮头,他戏称自己的工作就是研究和推广“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蔬菜,他所说的“好看”和“好玩”就是要发展都市观光农业,让郊区成为市民的“后花园”,市民休假时来郊区踏青、赏景、观光、采摘。而最近几年,他也热衷于农业科普教育,把培养儿童对农业的兴趣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经常请孩子们到地里参加活动,挖土种菜,培育菜苗,让孩子们多接触泥土,培育孩子对农业的兴趣,“也许未来,这些孩子里面就有喜欢从事农业的专家呢,我们这个行业可是绿色、朝阳产业,而且特别能给人成就感。”曹华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小苗儿在你手里长大、结果,我们的劳动能影响到每家每户的餐桌,想想就让人激动。”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