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2022-09-26 14:25:16
阅读:114
访谈主题: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访谈嘉宾: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钟志荣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志荣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抓落实的关键一年,目前我们工作的进展情况怎么样?能否完成预期目标?
今年以来,全省乡村振兴系统沿着席大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坚定前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讲政治、抓发展、守底线、保安全"工作总思路,担起让脱贫成果更巩固、乡村发展更美好、群众生活更幸福的新使命,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各项工作推进有序、符合预期,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圆满完成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概括来讲,今年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五件大事。
一、坚定不移守底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我们工作的底线任务。我们着力优化完善监测机制,努力使防止返贫监测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合理;周密组织开展防止返贫全覆盖集中排查,对需纳入监测对象的实现应纳尽纳;落实精准帮扶,监测户户均享受帮扶措施2.3个,我们坚持"四个不摘"要求,推进"1+37"衔接政策执行落地,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特别是积极应对疫情灾情影响,制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5方面27条措施,定期调度通报、督促落地落实;各地在资金投入、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金融帮扶等方面细举措、端硬菜、出实招,努力把疫情灾情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影响降到最低。这一系列组合拳,最大限度织密了防止返贫安全网,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千方百计助增收。我们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用好"五招"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1)稳岗就业助增收。截至8月底,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230.0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4.3%,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25.66万人。
(2)产业发展助增收。用好衔接资金支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帮扶车间、合作社等发展,支持农户发展到户产业,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把群众嵌在产业链利益链上。
(3)消费帮扶助增收。"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升级为"天府乡村",截至8月底,全省消费帮扶产品销售额达108.75亿元;浙江帮助销售四川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85.1亿元。
(4)金融帮扶助增收。制发《"富民贷"产品实施方案(试行)》,指导65个开办县及时建立分险基金,在全省范围内确定"1+14"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首批试点地区,截至8月底,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20.83亿元,发放"富民贷"4.56亿元。五是以工代赈助增收。截至8月底,全省通过衔接资金,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894个,总投资11.19亿元,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放劳务报酬2012.39万元。
三、全力以赴抓发展。我们坚持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村工作,编制完成50个重点帮扶县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计划总投资2011亿元、拟实施项目3.64万个,各地正在加快编制重点帮扶村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聚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在全省开展2022年易地搬迁安置点乡村治理专项行动,基本完成利益联结机制清理,有序推进78个搬迁安置点示范创建,提前完成3101户掉边掉角农户搬迁入住任务;聚力衔接资金项目落地落实,投入各级衔接资金302.44亿元,截至8月底,开工项目22433个,开工率100%,中央、省级衔接资金支出进度分别达78.10%、73.32%,超过序时进度要求。
四、务实重行促振兴。我们坚持把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为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快建立乡村建设行动方案体系,支持12个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建设,推进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截至8月底,累计摸排整改问题厕所34.8万户,进度达54%;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省上印发了《关于治理农村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的通知》,指导近200个村开展积分制、清单制试点工作,推动全省87个乡镇、797个村被认定为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五、帮扶协作聚合力。深化东西部协作,签订年度浙川东西部协作协议,争取到位浙江省财政帮扶资金33.1亿元,截至8月底,实施协作帮扶项目853个、开工率达99%。落实定点帮扶,中央24个单位定点帮扶我省36个脱贫县,342个省直部门(单位)定点帮扶68个脱贫县,已投入和帮助引进帮扶资金10.32亿元、实施项目1737个。拓展省内对口帮扶,省内较发达的12个市和35个县全覆盖对口帮扶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已安排年度帮扶资金12.57亿元、实施项目887个。优化驻村帮扶,新一轮驻村干部3.4万余名下沉一线、推进强村富民。纵深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全省3181家企业(商协会)与2661个村结对共建。
同时,9月下旬和10月份,我们还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工作,并按照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统一部署,统筹安排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本年度第二轮排查工作,全面对照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找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及时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推进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巩固脱贫成果质量,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确保脱贫群众收入持续稳定提升,确保脱贫地区加快发展,为实现"七连好"打下坚实基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安排部署,我们是怎么落实的?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方面有哪些新的动作?
今年以来受到全国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灾情的影响,我省脱贫群众增收面临现实困难,风险因素也在加大,我们根据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在选取不同类型的9个县开展摸排试点的基础上,对这项机制进行了优化完善,并抓好执行落实。
一、科学调整了监测收入标准。监测收入标准是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识别的重要指标,对于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作用。对此,我们高度重视,慎之又慎,在充分开展摸排试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全省农民收入形势,着眼逐步提高监测收入标准,综合考虑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物价指数增幅及低保标准等因素,将监测对象监测收入标准由家庭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调整至6800元。这样一来,我们就把更多收入处在较低水平且容易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以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使其提前远离返贫致贫风险。
二、优化了监测对象认定程序。监测对象认定程序是精准识别监测对象的制度保障。前期,我们为了确保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谨性,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认定程序的设计重点在严密细致,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要求我们不仅要保证监测对象识别的精准性,还要更加注重工作的时效性。因此,我们在确保认定程序科学合理、符合民意的前提下,优化调整部分认定环节,将认定时间由30天缩短为15天,时间成本节省了一半,意味着监测对象识别更加快速有效,可以在更短时间内让更多的脱贫群众早一些得到有效帮扶。
三、扎实开展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为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掌握所有农户收入水平、"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5月,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周密组织开展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对全省所有农户实现全覆盖,全面核实风险线索,对存量对象监测数据有变化的及时更新,对增量对象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范围。6月至7月,根据省委统一安排,省乡村振兴局组织、8个省直部门参与,采取省市联动、协同推进、全面覆盖的方式,对全省21个市(州)161个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县(市、区)开展了专项督查,将防止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工作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研判,帮助县乡村干部把这项工作做得更扎实、做得更到位。
在聚焦缩小收入差距,大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这方面,我们还采取了哪些过硬措施?
今年的经济形势特殊,又有疫情灾情的影响,脱贫群众实现增收目标,尤其需要党委政府帮一把、扶一程。因此,我们在坚持把全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工作贯穿全年始终的基础上,下半年组织开展了以"提总量、保增速、守底线"为主要内容的促进脱贫群众增收行动,集中资源帮扶重点群体,确保实现"今年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的增收目标。概括地讲,就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找准重点工作对象。充分运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成果,以户为细胞,以村为单元,分析脱贫群众已经实现的年度收入与县级预测的年度农民增收目标的差距,将仅靠自身能力无法达到或基本达到增收目标的脱贫户、监测户一一找出来,作为增收行动的重点对象,进一步分析就业务工、产业帮扶、政策兜底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为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提供参考。
第二步,分类谋划添实举措。立足脱贫户、监测户不同的增收需求和实际情况,因人因户施策,全力促进脱贫群众实现增收。对有务工意愿且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加强务工就业帮扶,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模式,在第三季度开工的重大项目中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对产业发展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收益的,加大到户产业帮扶力度,用好消费协作手段,帮助他们将"地里种的、圈里养的"转化为实际收益;同时,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确保政府财政投资、财政扶持的公益性岗位工资、以工代赈劳务报酬等及时发放到位。
第三步,压实压紧增收责任。进一步严实县、乡、村三级抓脱贫群众增收工作责任。县一级落实书记、县长农民增收负责制,县委书记、县长亲自过问亲自抓,统筹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特别是要及时兑现保障性兜底政策;乡一级做好各类资源调配使用,尽可能地向重点帮扶村、脱贫村倾斜;村一级建好脱贫群众增收台账,对重点工作对象明确"一户一策"支持措施和"一户一人"帮扶责任体系,紧紧盯住这部分重点人群落实帮扶措施。
我们将如何继续抓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同等重要,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上,我们又有那些具体举措呢?
关于乡村建设工作,全省将组织开展"183"行动,重点是在强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具体到乡村振兴系统,主要是牵头做好7项工作:
一、专项任务推进方面,加强与专项方案牵头部门沟通协调,在党委农办统筹协调下建立专项推进机制;
二、项目管理方面,各县要建立乡村建设相关项目库,健全入库项目审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
三、任务清单管理方面,各县要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要求,科学制定任务清单,建好乡村建设台账;
四、组织农民参与方面,探索以工代赈、投资投劳、自建自管等方面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方法途径;
五、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方面,将乡村建设纳入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省内对口帮扶等重点支持领域,作为"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要内容;
六、是基础设施管护方面,推动建立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等公示制度,推行经营性、准经营性设施使用者付费制度;
七、强化人才技术标准支撑方面,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分类制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标准体系。同时,还将配合省直相关部门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18项工作落实落地。
关于乡村治理工作,重点是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三大体系"。这是夯实我们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固本之策,也是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和举措。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四好"乡镇领导班子创建和先进村党组织评先定级活动,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村务监督委员会,使农村各类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发挥作用。
二、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和载体,推动农村居民更好学习贯彻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党员队伍、技术人才队伍和农民的教育。
三、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完善乡村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提升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效能;以县乡为单元,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积分制、清单制实践,鼓励乡镇、村级组织结合实际探索不同类型的积分模式和特色清单;持续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据悉,省级层面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和县级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具体怎么推进?
脱贫县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区域,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更是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将坚持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着力缩小发展差距,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强化规划引领。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纳入有关"十四五"规划,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村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目前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印发实施,计划总投资2011亿元、实施项目3.64万个。
二、强化政策落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安排部署,推动财政、金融、土地等帮扶政策和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省内对口帮扶、社会力量等帮扶资源向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村倾斜,指导各地用好用活支持重点帮扶县7个方面25条措施,
因地制宜推动重点帮扶村发展。特别是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25个,对50个重点帮扶县的42所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以及50所县人民医院实施"组团式"帮扶。近期,我们还将对支持重点帮扶县政策、支持凉山州有效衔接若干措施落实现状、实施绩效等进行评估。
三、强化要素保障。过渡期内,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在因素测算分配的基础上,另外单独支持25个国家重点帮扶县不少于100亿元、25个省重点帮扶县不少于50亿元,支持补齐区域性发展短板。
2022年度,在分配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时,单独给予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每县8000万元倾斜支持、2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每县4000万元倾斜支持。已累计分配50个重点帮扶县112.41亿元,占全省衔接资金总量的51.93%。过渡期内,在川金融机构力争每年对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于本机构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四、强化示范创建。将全省176个涉农县分为列入国家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50个脱贫县、未列入重点帮扶县的38个脱贫县、其他88个涉农县三种类型推进,鼓励支持不同类型的县争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乡村振兴先进县,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一次性给予4000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获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一次性奖励60万元。2021年,全省评选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10个、优秀村200个,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先进创建,形成乡村振兴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要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为什么要加大支持力度呢?具体怎么支持?
重点帮扶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础最薄弱的地区,必须加大支持力度,确保重点帮扶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不掉队。
在具体支持上,我省在全面贯彻国家重点帮扶县《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提出7个方面25条"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在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予以集中支持,特别明确过渡期内单独安排25个国家重点帮扶县不少于100亿元的衔接资金倾斜支持。而且还专门为凉山州量身定制了9个方面25条支持措施,助推凉山州重点帮扶县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还组织编制了重点帮扶县省级实施方案,聚焦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短板,2022-2025年计划总投资2011亿元全力支持重点帮扶县发展。
我省易地搬迁人口136.05万,占全省脱贫人口的22%,也占全国搬迁人口的14%,是全国搬迁规模第二大的省份。易地搬迁脱贫人口大规模聚集,给安置区产业就业、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带来不小挑战,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必须要强化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具体支持上,我省坚持科学谋划、分步推进,细化落实、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把增加搬迁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搬迁群众融入作为关键环节,全面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就业促进、产业培育、社区治理、配套设施完善提升、示范引领和带动等重点工作,推动搬迁安置区建设成为脱贫地区的"新地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载体"。
推荐新闻